林千鈴館長專欄

做個負責任的藝術觀賞者

     

林千鈴 臺北蘇荷兒童美術館 館長


「我知道必須欣賞孩子的畫,但總覺得畫得實在很差,又不敢多加批評,真的很困擾。」

 

孩子的習作,不是藝術大師作品

美感素養因人而異,藝術品味也有層次高低的差別。舉例來說,很多人聽過畢卡索的盛名,知道他在藝術界成就非凡,但也老實承認真的覺得他的畫很醜,不喜歡他的作品。

 

好聽難聽、很美很醜,這純粹是個人的感受,也是外行人評斷藝術的方式。每個人都可以不需理解藝術背後的創作理念,不需深入研究創作的美學內涵,更不需知道它們在藝術史上的影響和貢獻,而用喜不喜歡、好不好看論斷每件藝術作品。

 

這種純感受的好惡,一般時候隨意說說倒是無妨,但若以這種態度看待孩子的畫作,卻是非常輕率,也非常危險。

 

兒童的習作,不是藝術大師的作品,是孩子學習和成長的過程紀錄,不能以看待專業藝術創作那樣,只帶評審的眼光,沒有教育的胸懷。

 

對教育者來說,光是評論好壞高低,是不負責任的態度。教育者不是裁判或評審,不能只是批評,卻無能提供任何幫助。如果家長自認不懂藝術也不懂教育,那麼最好的建議是,不要批評也不要指教,除了鼓勵支持的話語之外,什麼也別說。

 

要欣賞品評兒童畫,除了得深入藝術內涵,還必須具備教育的概念,深切理解孩子成長認知的發展階段。就像四歲和八歲孩子的繪畫語言差距太大,必須以不同的角度切入解讀,若以漫不經心的態度隨意評斷孩子的美術學習,不僅無益於創造力的提升,更可能傷害了孩子創作的信心。

 

門外漢用主觀,懂藝術才知客觀

著名的美學教育家帕森斯(Michael J. Parsons)指出,一般人的審美判斷能力有許多層次階段的成長發展,人們必須經歷一番陶冶學習,下足功夫從藝術的深度體驗中提升進步,才能從藝術「門外漢」的自我主觀偏好,轉而進展到高層次的客觀分析;才能懂得從作品的形式風格,甚至超越觀者自身的角度限制,轉而從創作者的不同視角來欣賞。

 

帕森斯將審美判斷能力的發展分成以下幾個階段:

 

1. 主觀偏好

2. 美與寫實

3. 原創表現

4. 形式風格

5. 自律

 

一般人多半以「美不美」、「像不像」作為評斷的標準,對於需要耐心與細心完成的繪畫技巧,特別尊崇。此外,對美和寫實具體也很重視。這樣的情形最常發生在那些審美層次停留在粗淺的第一、第二階段的人身上。他們不曾接受審美教育的薰陶,單純以自己的喜惡判斷,只憑感覺反應,沒有理由或依據。

 

等到審美的層次提升到第三階段,欣賞者便能理解原創表現的重要性。創造性、原創性、感情的深度是這個階段判斷藝術作品的重要標準。欣賞者以繪畫本身表現的強度和趣味性,作為判斷優劣的主要依據。到了這個階段,主觀偏好的成分稀釋了,審美的層次進步到可以從客觀的創作者角度來觀看藝術。

 

一旦審美判斷能力達到第四階段的時候,欣賞者便可以看懂作品的形式風格。這時個人主觀情感的成分降到更低,觀者可以修正主觀詮釋造成的偏差,懂得分別從理性和客觀的角度進行審美判斷。

 

事實上,品畫的正確態度是綜合的,必須從形式與結構的分析,說明繪畫的意義和結構上的合理性,並從媒材本身如配色、結構、形式、空間、關係這些客觀因素切入賞析,以及從歷史傳統的整體觀點,認知藝術作品的社會文化面向。

審美判斷能力進入成熟的第五階段——自律,此時欣賞者雖然仍以個人的藝術觀為最後依歸,但已能綜合上述第三、第四階段,同時重視、考慮個人和社會兩方面的判斷標準。

 

所謂的藝術感受是主觀的,但藝術判斷卻是客觀的。帕森斯所提出的審美判斷能力的層次,代表的是理性判斷層次的高低,而非情感成分的多寡。

 

美術創作的真義,並不在技巧上的寫實,最後的目的是去探索深刻的內在意涵,呈現生命情感的真貌。若要鑒賞批評,必須能夠領略藝術創作者所要表達的生命經驗,懂得啟用客觀欣賞的理性分析能力,才能捕捉到藝術品內在的精髓。


 

 

彭晟樟《牡丹》6

張晟瑀《城市印象》8

 

解讀兒童畫,需要美感素養與理解兒童心理

絕大多數的父母老師沒有深入學習體驗藝術創作的經驗,他們的審美判斷能力多半停留在極為粗淺的層次,多半著眼於繪畫題材的精確寫實,可是這些人卻也是掌握著孩子創作評論給分生殺大權的主要人物。

 

一旦理解了審美判斷能力的幾個層次之後,身為教育者的成人,面對孩子學習過程的畫作,必須具備強大的自覺能力,時常警覺到自己的態度攸關學習的成效和創造信心的養成,千萬不可隨意亂下評斷。

 

自己不會的,沒辦法教導別人,自己不懂的,更不可能亂加評論。和孩子相比,成人的藝術創作層次未必優於兒童,也因此不一定必須都以指導者的角度來對應孩子。孩子的美術培養工程是長期的,唯有成人以包容接納的心情,清楚的覺察與自我提醒,並具備自我教育求改變的熱情,才能深入品味孩子創作的真義,才不至於傷害正在成形的創作幼苗。

 

上頁及左頁的兒童創作張張精采,卻考驗著成人的眼光與品味。這裡的兒童畫作也許不符合一般人眼中的美與好,但唯有懂得感動于孩子生命經驗以及具備理性客觀判斷能力的欣賞者,才能欣賞與讚歎其中的美妙、神奇。


 

羅晨芳《有橋的風景》7

謝睿喬《有山有水》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