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會畫
林千鈴 臺北蘇荷兒童美術館 館長
幾乎每一個家長都聽過孩子說「我不會畫」,這是一個常見而且難以避免的問題。處理的方法因人而異,通常快速解決的方式是回應要求,立即畫個圖樣讓孩子臨摹學習,省卻種種麻煩。但是經驗讓我們明白,依賴心態的形成來自於「我不會,爸媽才厲害」,幼兒一開始覺得自己不行不好,建立信心的教育工程即受挫,不只是提早在塗鴉期就認定自己不會畫,其他方面也會明顯的產生信心缺乏的狀況。
當然也有些家長面對不會畫的孩子,一方面,因為不懂美術,鼓勵孩子多動腦筋自己用心想;另一面也暗自懷疑孩子沒有天分,或不夠努力等等。不管何種理由,多半束手無策,問題也就如此被拖延不了了之。
如果為了方便行事隨意畫給孩子學樣,這種模仿的方式不可能教出創造力;另一種擱置問題讓孩子自然發展,只能造成敷衍和無力,這些都是導致創性發展停滯,以及美感疏離排斥的肇因。
說不會畫是一個請求支援的信號,背後隱含創造教育關鍵課題,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就是教育的手法,值得我們深度探討原因並且掌握對策。
想像力的迷思
很多家長或老師常常抱怨,不會畫可能是天生缺乏想像力或懶散不用心之故,這牽涉到對想像力的誤解。無論如何努力想,腦中若空無一物,憑空是無法想像的。想像力創造力是一種在事物間產生連結的統整能力,對事物基礎知識與能力有了相當程度的累積之後,互相開始擴散、連結,新奇想法才能夠產生。
此外統整力仍須依賴分析、實用兩種能力的均衡發展,才能獲得成果。只具分析力,可能擅長批判別人卻很難自己發想;只有統整力是可以創新發想,卻難以將抽象變具體實踐。這三者都需要依靠種種教育策略長期培育,不是單憑一時的心血來潮,或突然由空而降的靈感啟示,它需要經驗和對基本知識相當程度的理解,才會產生。
探究不會畫的原因
六歲以後的不會畫很正常,因為一般人繪畫的困境都出現在這個年紀。五歲以前卻是應該象徵表現非常活躍的時期,除非受到批評嘲笑信心受打擊,否則應該是想了就能畫的塗鴉年齡,根本無所顧忌,也不懂得在乎好壞,根本沒有不會畫的問題。
不會畫是因為對所要描繪的題目,缺乏清楚的感覺以及明晰的印象。就像不會唱是因為沒有聽,對曲調不熟悉。因何民謠人人朗朗上口?只是因為自小常聽,熟悉了曲調,就能唱。
所以不會唱是因為曲調不熟,問題在耳朵不在聲音;一樣的道理,不會畫是因為影像模糊,對於所要描繪物件沒有清楚的認知,問題在眼睛不在手,在於缺乏具體確立的影像,所以下不了筆。
探究孩子不會畫的環境因素,可以針對狀況提供協助:
1. 擔心畫錯、畫不好
2. 沒感覺,缺乏情境引導,相關資料不足
3. 對描繪物件的認知不足
4. 沒有確立的影像,無法掌握物體的輪廓
5. 題目太大,無從下筆
6. 離生活經驗太遠
7. 眼高手低,沒有足夠的表現力,不敢表達心中所想、眼睛所看
從觀察認知著手
以上種種不會畫的緣由,是因為視覺認知和視覺記憶的不足。日常事物雖常見卻只有模糊或片段印象,無法掌握整體形貌,而未見過沒印象的,都是無法入畫的因素,最關鍵的解決要點是從訓練觀察入手。
透過眼睛和大腦的相互作用,我們在實體層面看見,在心理層面同時也獲得感知。從眼睛看見物體形狀、顏色,輪廓、對比,以及圖形和底色等等,獲得相當的認識和感覺以後,必須與腦中的長期記憶產生連結,這些基本形體才被賦予了意義,能達到更高層次的視覺認知。
從外在世界受到的視覺刺激,與記憶連接,組織成圖案或基本形體,才能下筆劃。
所以從認知到記憶的視覺連結作用,是由精確的觀察方法和認知模式所建立。從幼兒期就可以開始養成觀察、紀錄的好習慣,訓練精細觀看的能力。
教導觀察的方法,首要就是讓孩子們自己看。先不要忙著解釋或引導,一開始只是深度的看,沈靜細密的觀察,讓小孩子從互動中發表,共同發現物象更深刻細節的部分,越探討越挖掘觀察越深入。成人收集統一整理他們的觀察結果,如果有遺漏疏忽的部分,應該以提點的方法提示帶領,不要直接說明。
現代都市兒童太無聊,除了電視無法自己遊戲排遣時間,需要很多大人的陪伴,讓孩子一筆在手,時時刻刻觀察作畫。他們可以畫不像,卻能增進越精密細膩的觀察力和表現力。
養成尋找資訊的習慣
物質生活形態改變,孩子在商業活動的經驗比在大自然中的機會多很多。利弊消長的結果是,孩子們已經少有機會向大自然學師,相對的卻也因為印刷出版網路的活躍,很容易從書本網站上獲得知識。
所以動物景物資料都在書本電腦裡。不論從圖書館或學校或家裡,雜誌、報紙上的資料教導拍照收集分類。平日擁有收集的習慣,用時會有高昂的興趣和信心。
而資料更需教導組合善用,如果題目是為了鼠年畫鼠,同一主題有不同參考圖片,我們應先一起閱讀談論,從無數的老鼠照片,討論外型結構特徵,以及肢體動態、生活習性、環境氛圍,有了清楚的影像和認知以後,要能從不同的圖片中組合連結應用,不能從單一的圖片上抄襲。如果「畫」很難,可以先從「做」開始,做的過程可以修修改改而且有趣,先有了立體塑造的整體認知,再動筆畫就容易許多了。
結語
發明或創造者都必須有精敏的觀察能力,能夠在身邊周圍的事物發覺、發現事物的新面貌和新道理。不會看就沒有感覺,不能發現有價值的事物。繪畫是視覺的創造藝術,最大的關鍵是「觀察」,觀察力是第一步,再經過繪畫材料的使用教導練習,感知力加上表現力齊頭並進,孩子們不只能畫,也會喜歡畫。
所以家長不要太快對孩子的創造力失去信心。不會畫的困境,其實是需要資料提供以及情境引導,協助他們認知並確立影像,從已知的基點逐漸擴散,才能發揮想像連結。因此有策略有方法,慢慢帶領養成觀察的習慣和方法,視覺的敏銳度逐漸開啟,才能學會自己搜尋資訊發揮想像力,解決「不會畫」的問題。
田一秀10歲 龍定吾6歲
蘇政允5歲 陳彥伶5歲
林思邑9歲 羅凱恩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