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念

Q&A

Q.

我小孩今年上中班,之前在家每天都會專心畫畫,自動自發,所以我將他3歲以來的作品都保留下來,他畫的多是他觀察的事與物,有時雖然不像,但感覺仍很像.圖顏色也會嚴格自我要求不要塗到外面.上幼稚園後,第三星期帶回來的畫,與在家有明顯不同,顏色塗到外面也未塗滿,形狀四不像,問他畫什麼,就說隨便畫或不知道.我在意的是他似乎失去將顏色塗好的耐心與細心,經與老師溝通,後來又回復上學前原況,我只是擔心自己是否有抑制他往抽象畫法發展?謝謝!

A.

幼兒畫本來就是從線畫開始發展,在上學之前(3、4歲左右),你的孩子正是一個塗鴉滿足的孩子,想什麼就畫什麼,這是一生中最有創造力的時期,塗鴉則是自我實現的起步。這時期根本不要去打擾了,他就是他,讓他做自己,成為自己,因為做自己不需要學習,這跟他是否往抽象畫法發展應該無直接相關。

顏色塗到外面也未塗滿,他似乎失去將顏色塗好的耐心與細心
幼兒的手腕肌肉發育還不完整,在一個框好的小空間內塗滿顏色,比寫字更困難,塗不滿其實與孩子的細心、耐心、用心無關。所以,在家或幼稚園裡的畫畫活動,根本不適合讓孩子在印好的圖案著色,既傷害創造力,也傷害小手腕肌肉發展。

圖顏色也會嚴格自我要求不要塗
在台灣,我們通常只提供硬筆(例如鉛筆、原子筆、彩色筆)給孩子畫圖,孩子太依賴線條,形狀畫的又快又好,但是碰到色彩就討厭,描畫形狀的發展遠遠超過色感的開發,加上硬筆畫的圖案小又精緻,ㄧ上色就破壞了造形,他當然討厭圖顏色。

美術表現的重要基本質素是色彩、形式、質感,不能單獨偏重哪一個特質,從形狀再進步到色彩,是過去傳統的教導方式,如果從兩歲開始提供可調色的水性顏料,並且逐步訓練洗筆、吸水這些基本動作,孩子能夠早一點脫離線條形狀的約束,讓色彩獲得釋放與自由,平日在家或幼稚園應該設計導入色感的開發課程,不必勉強描繪具體圖像。

藝術發展趨勢
哈佛大學教授加納博士(Howard Gardner)以U的圖形(如圖表)顯示人自發的造形能力發展,每一個人都有藝術的才情,五歲以前到達原創能力的頂端,是在與藝術家等高的頂點。

隨著年齡增長,受視覺慣性的影響和社會化的趨勢,原創性逐漸下降、消失,6歲到達繪畫能力發展的關鍵期,如果沒有突破並獲得應該有的助力引導,會一直停留在U的底部,一個人一生能畫的程度大約就只到這裡。尤其到了六歲以後,生活經驗豐富,發表的慾望更強烈了,但是眼高手低,已經無法想


什麼就畫什麼,關於美術的表現方式又相當單一(只有線條的描繪),6 歲到11歲左右如果沒有專業的帶領,就成為沒有藝術感的兒童或青少年。

Q.

我兒子今年小四,他已經開除4個美術教室了,幾乎都是因為老師無法認同他的畫法,他沒有耐性,畫的東西很細,上色非常困難,所以他不喜歡著色,認為會破壞它的畫,但是他很喜歡畫畫,用鉛筆我覺得畫的還不錯,或許別人不認同,但我覺得他很有創意也很有想法,學校老師要他畫自畫像,他把自己的頭畫成三角飯糰,身體變成機器人,老師說不及格,因為那不是他,我想如果到您那兒上課,您會如何引導他?另外,是否不上色就一定不是一張好畫

A.

針對你提出的問題,我們館長在她的書裡提過ㄧ個實例,她的狀況與你的孩子相同。

除了硬筆(鉛筆、原子筆、簽字筆…等,這些都是線性表現的工具。)以外的繪畫表現工具還有很多,你的孩子因為不熟悉,所以當然選擇安全有把握的工具作畫,排斥其他的可能與建議,對於課堂帶領的老師是ㄧ大挑戰。
美學的表現相當多元,我們希望孩子在有系統計劃的課程裡,慢慢累積對於美術的語言和素養,就如同學習國語文一樣,開始先認字,慢慢的造詞、造句、作文等,舉一反三,無限的延伸擴展更多的可能。

單一的繪畫媒材,對於多樣性的藝術表現是太侷限了,必須鼓勵孩子接觸更多的可能,當然面對新事物的不熟悉與害怕總是難免,但學習就像科學家進入實驗室實驗,每天累積經驗,慢慢的聚集成就了發明。妳必須鼓勵孩子多樣可能的接觸與學習,不能輕言放棄或批評排斥,多拿一些藝術家的作品帶領欣賞,開發藝術鑑賞的廣度;如果喜歡卡通,宮崎駿的作品表現造型、色彩、氛圍或故事的內涵都相當精采,父母的理解與協助是必要的。

Q.

我的孩子4.5y開始在蘇荷畫畫,已經超過一年了,但我一直有個疑問,為什麼在畫室的作品總是美美的,回到家就完全畫不出來了? 前天,他自己畫了學校的老師,肢體部分還停留在(線條人),坦白說,第一時間看到有點錯愕! 有想過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沒天賦?想過要放棄! 如何幫助孩子呢?

A.

請相信這是所有五丶六歲小孩共同的情況,不是自己孩子天分出問題,美術學習,牽涉到視覺成熟度,畫畫不只是手的技能活動,還要腦的認知理解。
若要能畫出眼見物象,要先能建立「心中影像」丶學會繪畫技能丶也要熟錬所使用的絵畫媒材,每一樣都需「時間」來訓練丶領悟,才能改變原來在家「塗鴉」的慣性。